2011年除了萬凰之凰外, 天與地是另一套令我反思的劇集, 摘自2011年12月15日《蘋果日報》副刊的一篇文章, 本人覺得很值得現代人思考.

 

一件「人食人」事件,一個年青時所犯的錯,令三個人用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面對自己,改變他們一生。說的是近日一齣令一眾「師奶」投訴錯剪錯片及睇唔明、但同時令青年觀眾回歸電視、亦是筆者每晚的「精神食糧」的電視劇,雖然文章出網之時,劇集已經播完,但還是不得不寫。

 

陳豪〈即宋以朗〉是吃掉理想的麻木者、林保怡〈即鼓佬〉是犯罪後,用一生來救贖的贖罪者、黃德斌〈即鄭振軒〉是忘記犯過錯,如常生活的遺忘者」〈註一〉,當然,編劇的用意是以不同的角色,代表幾種典型,今日的我如何回應往日的我,甚至聞說這劇暗喻人們回應昨日社會運動的態度,因此引來內地禁播。

 

而從個人心理來看,同樣精彩,三位主角面對過去的方法,本身可說是一種心理策略,幫助他們面對內心的衝突以及帶來焦慮,亦有緩衝的作用,使他們更能面對自己。

 

 有人由於無法接受自己有一些不容於社會、甚至不容於己、具有威脅性的思想、感受或者行動,一如黃德斌的角色,為保自己的生命而結束他人的生命,及後無法接受而把它潛抑〈repress〉著,雖然意識上未能回憶,但訊息在腦海中並未消失,只待某些相關的時機而爆發出來。

 

又或者是林保怡,可能是接受不了為自己利益而犧牲他人利益 - 甚至是朋友的性命,又或者是接受不了這種心態,坦蕩蕩地暴露於人前,因此反過來,成為工運領袖,對抗為私利而剝削工人的大財團和商家,以一個正面的形象示己示人。

 

與其說是為以往的錯贖罪,倒不如說是自欺的反向作用〈reaction formation〉,意圖隱藏內心的慾望和動機,亦因如此,好友陳豪並不接受他的正氣形象,全因看不到他表示內咎。

 

至於陳豪,在無助中掙扎,最後放棄自己善良的一面,認同自己曾經否定林保怡的惡性,突顯自己為求生存而罔顧他人的一面,食友人而自保。了讓自己更覺整全,惟有努力壓制〈suppress〉自己善良的心,做盡不道德的事來麻木自己。

 

人心奇怪而有趣,倒不知是造物主的創造,還是從生活中學習得來,我們會有些如上的種種不同心理防衛機制〈Defense Mechanisms〉,讓我們適應人生的衝擊,好好利用,會讓我們保持個人的自尊、價值和掌控能力,逐步去面對心中的威脅。

 

其中一個最常見的例子,當你聽到某些難以接受的不幸消息,例如至親離世,你可能會第一時間否認〈Denial〉,告訴自己:「這是不可能的、這可能是假的!」讓你有時間一啖啖消化,最後才接受真相和帶來的影響。

 

可是,從消極的角度,如果你好像三位主角一樣,死守一種主要機制來面對生活,否認自己的某些特質,從單一角度看到,人看世界以及回應生活,失去靈活變通的做人技巧,這才是最大的哀,而走到最後,你的結局可能是天與地的差異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R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